fbpx

《迫在眉梢》SDGs 影評|淺談台灣健保的危機

迫在眉梢 John Q (2002) 電影預告片|就愛看電影 LOVE Movie

#3 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圖片截自聯合國官網

3.8  實現醫療保健涵蓋全球(以下簡稱 UHC)的目標,包括財務風險保護,取得高品質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管道,以及所有的人都可取得安全、有效、高品質、負擔得起 的基本藥物與疫苗。
圖片來源:Rotten Tomatoes

《迫在眉梢》(英語:John Q),是一部於2002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故事發生在一個黑人家庭裡,某天,主角約翰・昆西(丹佐・華盛頓)的兒子在一場棒球賽中突然暈倒而被診斷出有心臟疾病需要動手術。夫妻二人的薪水遠遠不足以支付龐大的手術費用,但是健康保險公司又因種種理由不願意支付保險金。因此,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約翰決定持槍綁架醫院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及病患,希望藉此換得兒子動手術的機會。

還沒看過電影?
快速了解劇情:https://youtu.be/u1-tg-1UTog

現實縮影

清晨,電視播放著即時新聞,美國正處經濟蕭條的時期。約翰的工時被迫縮減,妻子的車也因車貸逾期未繳而被拖吊,使得原本就不寬裕的生活更為拮据。電影中,約翰是一名普通的黑人藍領勞工,在得知兒子的心臟病唯有做移植手術才能痊癒時,他開始四處籌錢,然而雙重弱勢的身份不僅使院方因考量他的經濟能力和保險狀況,建議他放棄治療,他在與公司爭取保險金時,也備受刁難。而這樣的橋段,在另一部2007上映的紀錄片《健保真要命》(英文:Sicko)中得到解釋。

《健保真要命》提到,美國醫療系統奉行私有化與市場化,醫療保險需自費購買。而即便有經濟能力申請,還需證明自己身體健康。若不幸生病,醫療保險公司還可能以各種理由拒絕付款,種種都說明了美國健保制度的缺陷和諸多限制。因此在本片中,約翰才會在情急之下挾持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雖然最後,急診室的人質和在電視上觀看警察突破約翰防守的觀眾都被他深厚的父愛所觸動、他的兒子也成功接受手術並康復。

但現實並不總是快樂結局。

台灣健保的隱憂

「全民健保最重要的目的,是避免『因病而貧』。」前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在去年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說道。他認為,健保制度的誕生是為了落實醫療平權,而非提升醫療水準(並不是優先順位)。而根據最新統計,健保財務收支已連續3年入不敷出,預計今年底,安全準備金就將低於1.5個月保費支出的警戒線。

圖片來源:《今周刊》

台灣健保瀕臨破產的危機,主要有三點:

  1. 人口高齡化

人口老化直接導致慢性病盛行率提高,又慢性病醫療費用占健保總支出近3分之1(以2019年為例),政府難以負荷逐年上漲的支出需求,是入不敷出最主要的原因。

  1. 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

最初民國70幾年規劃健保制度時,以每年經濟成長率能成長6%為基礎,但歷年下來,經濟成長率平均不到3%),導致保費收入短缺。

  1. 「量入為出」的總額制

原先每項醫療服務有不同的請款價格,但政府為避免申報金額超過健保可支配金額,於2002年改成總額制。意即無論當年全國提供多少醫療服務,醫療機構分配到的費用都不會超過一固定的金額,使得醫院為追求經營效率而忽略醫療品質和醫護人員的待遇

改變「迫在眉梢」

永續發展目標,簡稱SDGs,是聯合國於2015年底提出的一系列目標,將從2016年一直持續到2030年。「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是17項目標之一,也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討的議題。

片中,約翰極端的手法背後藏的是動人的故事和美國對人民醫療保障的不全。反觀,台灣健保開辦已邁入第26個年頭,期間保障無數人獲得適宜的治療。但是除了被動地治療,健保更應該積極維護民眾健康,預防可能的傷病。開源節流,才能永續經營,造福更多更多的人民。


|延伸閱讀|活動募集中

請支援收飲【認購一杯飲料,照顧一位醫護。】2021六月啟動~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面對龐大的篩檢、病患人數,一線的醫護、警消和志工等支援人員幾乎一刻都無法休息。

網路上,Power Drink團隊(好奇心創意、泛思醫學、Stephen Mei) 發起了 #請支援收飲的活動,希望藉由飲料,幫助醫護人員快速、方便的補充能量。

歡迎大家一起分享支持!

https://powerdrinks.tw/ (活動詳情請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