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藍調天后》影評——音樂即生活態度

《藍調天后》預告|Netflix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SDG3

#3 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SDG10

#10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10.2 在西元 2030 年以前,促進社經政治的融合,無論年齡、 性別、身心障礙、種族、人種、祖國、宗教、經濟或其 他身份地位。
10.3 確保機會平等,減少不平等,作法包括消除歧視的法律、 政策及實務作法,並促進適當的立法、政策與行動。
10.4 採用適當的政策,尤其是財政、薪資與社會保護政策, 並漸進實現進一步的平等。
10.7 促進有秩序的、安全的、規律的,以及負責的移民,作法包括實施規劃及管理良好的移民政策。

《藍調天后》是一部於2020年上映,改編自August Wilson1982年的同名創作,由George Costello Wolfe編導的美國劇情片,入圍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等五項大獎提名,最終獲得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項。電影的背景在1920年代的美國芝加哥,講述「藍調之母」瑪雷尼(Ma Rainey)(Viola Davis飾)與樂團在進行歌曲錄製的過程,瑪雷尼為了自己對音樂的掌控自由而與白人的音樂製作人起了衝突,小號手拉維Levee(Chadwick Aaron Boseman飾)則是為了一展自己對音樂的抱負,而與樂團之間拉扯,電影圍繞在人與人之間的談話與緊張的錄音室氛圍。

「所有的有色人種都得做好自己份內的事」

在電影裡除了瑪雷尼,伴奏的樂團也是非裔美國人,而筆者針對他們對於自己以及種族議題大致將他們分為三種類型。

  1. 第一種是瑪雷尼,對於非裔美國人的歧視與隔閡看在眼裡,但仍舊展現不屈於任何人的氣勢,從演奏歌曲的版本、不可或缺的可樂到堅持念開場白結巴的外甥,都可以看見瑪雷尼在錄製歌曲中的掙扎,握有籌碼保護自己不受到不平等對待,自己對於「音樂即生活態度」的堅持、白人急迫要瑪雷尼把歌曲錄製完畢好賺取大筆鈔票相對應。
  2. 第二種是拉維,在樂團內穿著新買的黃皮鞋,嚷嚷著自己譜的新曲會受到白人欣賞、堅持著自己對於音樂的理想並批判著信仰所深信的上帝毫無價值,轉過頭來樂曲不但沒有被欣賞反倒遭低價買走後由白人翻唱。
  3. 第三種是由樂團的其他人所組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但大體來說都認為拉維的理想是脫離現實的,有一份在伴奏樂團裡的工作就是最好的機會,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接受現實的現況即可。

在三個分類中,從樂團小號手拉維到歌手瑪雷尼,從對自己的才華感到驕傲到佔有一席之地的歌手希望藉此得到尊重,都可以在當代非裔美國人對於自我態度上的差異看見很大的對比。

劇照取自奇摩電影

1920年代的美國

在《藍調天后》,講述的是1920年代的美國,19世紀美國林肯總統發表《奴隸解放宣言》之後,雖然非裔美國人在檯面上重獲自由、可以同樣在這片土地上自由的生活,但實際上南部的各州生活經濟落後並且仍然有嚴重的中族歧視問題,非裔美國人展開往北的大遷徙運動,追求較好的生活條件。而這部電影便是在述說在藍調音樂蓬勃發展的時代,非裔美國人仍然處在受不平等待遇的狀況,對於現況雖然都有很多自己的解讀,但都只是一群在種族歧視碰撞的人們,即使好好做事也得不到應有的待遇。

劇照取自奇摩電影

以「藍調音樂」為核心

即使這是一部嚴肅的電影,劇情充滿人們對於生活的謾罵與不滿,仍舊以藍調為主軸,許多橋段都有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對話,儘管節奏緊湊、氛圍緊張,但都有豐富的藍調音樂伴隨其中,也大大的凸顯劇中瑪雷尼所說的:「白人聽藍調但他們不懂藍調是怎麼形成的,他們不懂那是生活的表達方式。」對於瑪雷尼抑或是拉維,儘管生活有許多不平等的對待,音樂始終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商業的工具,便是這部電影最迷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