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面對成長時一定會遇到很多難題,有些青春期心理狀態可能被壓抑著,也可能正在狂躁與釋放,面對這些心理壓力時我們當時也大多都選擇逃避而非直視,這次透過易智言導演所分享的人生經歷,或許一直以來的僵局能讓年輕人自省,或是讓大人們更了解他們的角度,讓黑暗能透出一縷光的軌跡。
《廢棄之城》暗喻「青春期心理壓力」
廢棄之城寫了一個有關孩子被社會放棄的故事,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會慢慢發現,雖然這一切社會和家庭要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但人理所應當也要為自己負上一些責任,因為自己對自己永遠不會是一個局外人。
就像廢棄之城的阿袋說的:「你不想去到天空的盡頭、海洋的邊緣,看看你這輩子可以走多麼遠,有多少風景嗎?」許多人在面對不公時,大多我們都會選擇退縮,有些事情壓抑久了便成為了青春期心理壓力,他也能夠理解為何退縮,但若不將手中的骰子擲出去,只是握在手中,那便連1點的點數都沒有。
易智言導演雖然不是醫生,他沒辦法診斷出你的病因,再寫一張處方籤供年輕人們到櫃檯領藥,但他藉由故事讓人們看見生命中的可能和美麗,若能在那個時刻稍稍波動青少年們被困擾已久的問題,他就心滿意足了。
《藍色大門》經典台詞:「留下什麼,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易導在講座中直言:「去做去做去做,如果你沒有自己去做,你根本沒有辦法檢驗自己。」他舉例,其實自己從來也不知道自己下一個作品是什麼,反正寫完之後很簡單,有人有興趣就拍,但沒有興趣就證明這個劇本沒有意義嗎?當然不。小編的解讀是,就跟愛情一樣,相愛的人分開,沒有走到人生的終點,也不代表這份感情最終沒有任何意義。
易智言導演在創作時有些東西可以寫得很邏輯,但有些台詞和橋段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他才能寫的出來,在當下那個時間點的反饋和感覺,他只存於當下,過了,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個選擇會造就不同的因果,結結實實的體悟,使人一步一步的成為你現在的樣子。
易智言的感性分享
在母親生病的那段期間,帶她看醫生、住院、陪伴、告別式,對易導而言,這是很難得的學習過程,因為只有自己真正走過之後,才真正了解「死者為生者之師」而非只存於字面上的意思
,這是她的母親用死亡告訴她的經驗,讓自己再更加開闊一些,之後再處理父親的喪事時,他的瀟灑與從容,都來自於母親的生命之旅。
易導驀然回首侃侃而談的經歷成為年輕人的前車之鑑,所有犯過的錯誤都可以成為未來的養分,這些糟糕的事情在當下的情感雖然都是難受的,儘管現在無法接納,但總有一天,總有一天。
以上就是今天有關青春期心理壓力的分享,如果你對我們的系列講座有興趣,歡迎隨時關注我們的臉書粉絲團,別錯過下一次講座的資訊!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你可以參考以下連結,找到你喜歡的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