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與永續的距離》林肇賢心理師溫柔的回覆

上個禮拜四的永續講座【你的正常不是我的解方】觀眾非常踴躍的提出問題,但因為時間有限,有些問題並沒有被回答到,但林肇賢心理師再講座過後還是抽空給了我們回覆,希望他的建議能夠給心理不平靜的你我一縷暖流,讓我們一起看看林肇賢心理師對心理問題的回覆吧!

Q1:我有一位朋友重度憂鬱有十年了

我有一位朋友重度憂鬱有十年了,藥吃了醫生也看了,我和朋友都陪伴在她身邊有幾年了,但最近已經是單親的她母親過世了,她陷入不斷自責和絕望中,雖然有親戚在旁但她一直陷入惡性循環中,最後她決定去療養院休息,身為陪伴者難免會心疼,甚至會覺得是自己沒盡到責任,雖然都說交給專業的來,但心理師不在她身邊的時候就只剩下陪伴者或照顧者,想請教心理師,有沒有給陪伴者或照顧者的建議?甚至也會為她不斷重複問題而有所厭煩,雖知畢竟不是我們擅長的領域,但還是會自責,除了如何面對自己,也想知道能怎麼幫助她早日走出來?

 

心理師回覆

1.要先照顧好自己、肯定自己

我給陪伴有憂鬱症患者的朋友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務必先照顧好自己」,並且記得肯定那個願意陪伴患者的自己;復原很可能是一場持久的耐力賽,每個親友的陪伴支持都非常可貴,一旦您自己失去了平衡,患者也就少了一份支持的力量。

2.保持心態界線劃分,學習「正念減壓」

雖然心疼患者是人之常情,但請瞭解每個人有自己的坎要過,只有當事人可以決定何時面對、如何面對,我常在諮商室點醒來談者,無論你在一旁如何心急,也無法代替本人下場比賽,所以心態上首先要有界線劃分。有了心理建設後,我通常會引導來諮商的朋友練習「正念」來減壓,這是經科學實證有效且人人都可學會的身心調適技巧,只要有足夠的練習,都能學會如何以正念技巧安頓身心,緩解各種情緒壓力,無論你是一般大眾或正受情緒困擾,都可從中獲益。

Q2:請問心理師如何看待精神病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呢?

請教心理師,我目前為大學生,近年發現自己、親朋好友都曾出現焦慮甚至憂鬱的症狀,新聞中也能看見許多大學生因升學壓力或其他因素而走上絕路,請問心理師如何看待精神病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呢?而許多大學生反應,大學端所提供的心理諮商根本供不應求,請問心理師會給大學生們甚麼建議嗎?謝謝您

心理師回覆

每個世代面臨的挑戰都是獨特的,眼下的青年世代有著強烈的剝奪感及無助感,而近年來也確實有許多客觀的大環境因素讓未來顯得很困難。依我大學任教多年的觀察,年輕世代其實不怕受苦,怕的是苦得沒有價值、苦得沒有意義,而年輕世代的關鍵功課是探索與取捨,在海量資訊中找到那個「值得付出」的地方,然後用心對待眼前的人事物,以及最重要的:學習定義何謂成功的自己!

如果身心症狀輕微,大學生除了校園諮商中心外,也可考慮各地區心理衛生中心或張老師,但若已經明顯影響到學習或生活,還是建議到身心科尋求協助,部分醫院會提供一定額度的健保心理治療,不至於造成太大經濟負擔。

 Q3:您認為我們還能為此做什麼來更好的承接彼此呢?

政府提到的 “社會防護網”,您認為我們還能為此做什麼來更好的承接彼此呢?謝謝您的分享~

心理師回覆

許多個案曾與我分享,他們自己被親友一兩句關懷話語所觸動,在那些深沉的黑暗時刻,或許就是某個人願意正視他們、瞭解他們,告訴他們不必獨自承受,提供可以尋求的資源,他們才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困境,前來尋求協助,我非常感謝這些在每個角落付出關懷的人。

因此,我真心相信如果能有更多人願意參與永續影展這類心理衛生活動,並像您一樣提出這類問題,光是這份「想讓身邊的人更好」的心意,就能引發社會善的循環。

當然,精神衛生領域中最理想的方針仍是「上工治未病」,意即最頂級的醫術是在疾病產生之前,就把可能致病的因子都消滅,那麼不論個人或社會就不必實際去經歷患病之苦,而這需要更多民眾對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有所認識,也是我們心理專業人員致力於社區講演宣導的原因。

Q4:有相關飲食障礙的可以用哪一種角度轉念,去突破這種困境?

所謂的心理問題不見得有治好的一天, 而是要找到能夠與這個問題共存的狀態。 像有些厭食症的人 ,體重增加到能夠維持健康的狀態 ,但是他卻覺得變胖了, 好丟臉, 沒有臉見人。 請問會有相關飲食障礙的人應該可以用哪一種角度轉念 ,去突破這種困境?

心理師回覆

飲食障礙症屬於較為複雜的心理疾病,患者很難以意志力加以克服,還可能因不當飲食造成生理問題。飲食障礙症的核心問題除了患者用偏差的標準審視自己外,實務經驗上還常涉及原生家庭的親子議題。一個大致的方向是區分「別人愛不愛我」這件事與「我好不好」往往是沒有直接相關的,而「我好不好」這件事則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果不審視這個看待自我的標準是否有問題,我們就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愛自己,不論是厭食或是暴食問題,都建議患者接受專業心理治療協助。

以上就是心理師的回覆,但其中有些尋求協助的問題並不是文字能解決的,其實去找專業的人聊聊、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和原因,才能真正的被給予更多的幫助。

所以我們最後也附上心理師所在診所的LINE和信箱,希望能提供一些資訊和資源給有類似困擾的朋友!

覓汨心理治療所LINE官方粉絲團
E-mail : misquare.clinic@gmail.com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講座相關的訊息,請鎖定TSFF台灣永續影展臉書官方粉絲,或是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得知第一手消息!

台灣永續影展FB官方粉絲團

台灣永續影展LINE官方粉絲團